|
|
1、华为和液冷供应商的合作模式 Q:华为和液冷合作伙伴是如何分工的? A:华为做得好的方面是研究基础应用和基础原材料以及散热的技术的可靠性关键性问题,但不做系统解决方案,但华为要求集成商把关键的原材料液冷,冷媒等按照华为研究的方案实行,这其中关键的参数,关键技术由华为来研究,确定后由集成商提供。 但像英维克做了很多年液冷相关的东西,接头,热管等结构件都具有成本优势。英维克他们在这个领域研究了很多年,直接拿他们的产品来用可能成本更低,技术方面也可靠。如果业界没有好的产品,华为可以自己研究目前来看已经有了就会去直接采购。
Q:可以理解为,华为对冷却液冷板核心的技术想要自己掌控,华为 2012 实验室不做工程化的东西,做的是技术输出的角色,所以华为的服务器和云计算中心都是找合作伙伴做的是吗? A:对,华为主要是评估技术,和集成商做技术方面的合作开发,做成产品级是合作伙伴来实行。比如其中的冷媒,冷管,管道布置,以及里面的瓷片,华为不做因为成本高且量不大。所以技术上的合作不会抢占系统集成商的市场。华为研究了一些新的技术(通过智能监控系统控制功耗)之后会提出该如何做,集成商再按照要求去开发,部署到体系中。
2、华为液冷供应商的合作伙伴 Q:合作伙伴大概有几类,按照什么划分档次或者说市占率多少? A: 英维克在华为服务器里面做的比较多,排名还是第一的,份额 30%左右。 高澜基本排在第二,偏向于中低端服务器,采购量应该也在 20~30%左右。 川润份额在 15-20%左右,川润潜力比较大,目前主要做特殊场景下的散热。 AVC、智通电子等,但是这类合作伙伴不做液冷,做风冷等低端服务器。 目前华为 A 级合作伙伴是英维克和高澜,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和成熟度。B 级是川润,AVC、智通等。 但是液冷合作伙伴就是英维克,高澜和川润三家,AVC 和智通是做风冷的。 Q:川润做的特殊场景散热怎么理解?和英维克相比优劣势在哪里? A:川润在电力电网和储能的液冷做的技术比较成熟,且成本管控能力比较好,所以受到了华为的认可。川润的技术方面在华为服务器的应用来看做的问题不大,技术主要运用在数据中心、云计算,后续还要观察长期稳定性方面,比如会不会有液体渗漏,接头处会不会被腐蚀,超醇水会不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等问题。 华为服务器有些是非标准定制的,体积、大小和常规的服务器不一样,川润做液冷的定制开发。定制开发指的是管道包括接头都是非标准件,采取压铸工艺做出来新的不是大量使用的标准件。这些标准件成本高、没有大批量生产、质量稳定性有待验证。 英维克目前不愿意定制开发(影响产能),而川润做为新进入者比较灵活,定制化的东西可以去开模,由华为提供技术支持。 川润的液冷在储能,电力电网上面以及有很多运用了,所以用在服务器上技术实力受到华为认可。但是公司大批量供货的时间不太长,长期可靠性的验证还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目前华为大规模的常规标准产品是英维克用的多一点。 川润目前也在争取做标准化的产品给华为认证,华为标准的服务器也用了川润的产品(小批量验证看市场反应),川润是比较有潜力的,川润进入 A 级合作伙伴也是很有可能的,如果在新一轮招标中商务招标中,川润提供的价格有竞争力的话份额会超过高澜,排在第二。
Q:新一轮的商务招标大概在什么时候开始? A:今年第四季度招完了,新一轮在明年的 2 月份启动。每年招标两次,上下半年各一次。目前来看,这几家集成商基本都非常稳定。招标主要看和采购怎么谈,看招标的价格和配合度然后采购、其他质量部门和研发部门打分进行排名,最终才能决定份额。
Q: 最终客户是华为,还是超聚变和华鲲振宇这种服务器公司? A:几家服务器公司关系是 超聚变,英维克配合的多一点。高澜也有供货,毕竟超聚变体量比较大。 华鲲震宇。川润主要配合华鲲震宇,两家企业都在成都,且两家企业距离相距不远。 服务器厂商和液冷解决方案供应商需要捆绑合作的原因在于责任认定。举个例子冷板末端需要直接在 CPU 或者 GPU 服务器内部,通过一块中空的铝合金板或者铜板与 CPU、GPU 进行连接。铜板上面有一根管子,从服务器内部拉出来,然后连接到换热器板上,管道中流动的是去离子水。然后再连接到水泵节能塔等一套系统,所以这套系统与 CPU 是紧密相连的。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明确责任。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应该由谁承担,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华为采购来的是服务器和散热器已经组装好的,直接接冷管和冷媒系统开通循环起来,其他不会现场再去装。
Q:定制开发的利润率情况如何,能赚钱么 定制开发价格往往高于标准的,因为加工成本高,川润利润是很高的。产品利润能达到 50%-60%的毛利,纯利润 30%-40%。
3、AI 服务器 Q:AI 服务器液冷竞争格局有无变化 A:AI 服务器和通用服务器并没有大的区别,技术原理上都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冷媒去散热,只是单位时间内的散热量和散热功耗比较大。
Q:AI 服务器液冷价值量多少钱呢? A:AI 服务器至少两三万块一套。
图片
Q:充电枪线的价值量? 价格比较透明,600A的价格在1万元/只,600千瓦充电功率的场站要根据设计,一个充电堆可以有多个端口,也不一定所有枪线都用液冷。一般250千瓦以上要用液冷的。场站都是充电堆的形式,前面整流是一个堆,后面充电桩可以分很多路。当前市面上的情况看,10个充电枪里可能2个是液冷的,后面大功率液冷枪的比例会慢慢增加。我们600千瓦的充电堆最多支持12把枪。前面整流堆是限定死了,后面加起来可以比600千瓦大,但600千瓦的整流堆是可以过载到720千瓦的。
Q:申请一个600千瓦的场站,要想做到更大的功率,是需要重新申请吗? 是的,容量不够是不行的。申请就是去电力公司填一个表格,等他们施工就可以,电力公司是欢迎的。如果线路上已经没有容量了,需要单独拉线,就会问你收费,看你要不要付钱。
Q:华为的场站都是600千瓦的吗? 华为数字能源部门不建场站。它是充电堆的开发部门,不做运营。但如果说华为汽车,就不一定了。小鹏、理想、蔚来也都在建自己的充电站。
Q:华为的场站是谁在运营? 是第三方。具体不好讲。
Q:华为目前有多少个场站? 200多个也只是今年,原来规划的量很大,最后台数也就是小几千台。明年规划的量是小几万台,但也没有定死。
Q:什么场景适合建设超充站? 充电堆这么大功率,对商业区和居民区要面临两个挑战,第一是空间,虽然液冷可以减少15%占地面积和体积,但毕竟是600千瓦的,整流堆就要4立方米,加上变压器等设备,第二是电力容量。我们看到比较好的场景是高速公路或国道两边,是国网的地盘,这里空间是够的,电力配套也是到位的。另外就是几个油企,他们的网点也比较从成熟了,比较全,大多数配电都还是可以的,有一些线路还是专线,但他们可能面临一些安全保护问题。
Q:除了国网和油气,第三方运营平台也是你们客户吗? 第三方肯定是的,协鑫他们就来了一趟,充电堆去年就做出来了,特锐德以前就买华为的充电模块,他们自己做快充桩。我们得到的消息是他们也在做充电模块,但还没有那么快,还在向华为买。
Q:车企也是充电桩客户,小鹏他们有可能会购买华为的充电桩吗? 现在还没有明确消息,他们也跃跃欲试,也在看。做充电堆的大家都在做。
Q:在汽车端的竞争关系会影响充电堆销售吗? 不会。数字能源和汽车是两个独立事业部,我们数字能源事业部相当于是骑车事业部的供应商,它制约不了我们。我们当初做这个业务是瞄着国网南网和三桶油的,但他们落地过程中比较缓慢,今年这小几千台主要还是运营商买去了,其中三分之一是华为自己装的,相当于广告费,这里装几台那里装几台,做实验用的,剩下就是运营商买去了。往后看肯定还是以国网南网和三桶油这些客户为主。至于出海,当前看可能也只是广告的目的大一些,现在海外市场比中国要小十倍。
Q:充电桩的海外销售情况? 我们在香港搞几个,其他就没有了。海外市场这两年实际量是比较小的,欧洲和美国每年也就是两三万台,国内是30万台,海外量比较小。我说的是充电桩,是堆的概念,可以配多把枪。
Q:今年200多个场站,就对应小几千个充电堆吗? 是的。本来预计今年量要大不少,但有一个大客户落地慢了很多,就少了。
Q:价值量? 2米-3.5米,不会很长。小的会便宜一些,但不是线性的。600A,3.5米的,就是上万了。
Q:毛利率? 不好讲,这是一个很新鲜的东西,技术难度也很大。肯定比传统枪线高。传统枪线就按大宗商品铜的价格去称重。
Q:充电联盟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共充电桩数字增长不快,但上市公司的增速都比较快,怎么看? 充电联盟的数据是不能代表行业的,是不准确的。
Q:如果充电联盟数量不准确的话,如何跟踪充电桩数量? 跟踪新能源车的数量就可以,按最近几年的数据,新增的公共充电桩的车桩比大概是9:1,今年可以到7:1。理想状态可能是3:1。新增的公共充电桩里面,直流桩占比已经在48%,去年新增直流桩是31-34万台,今年要到56-60万台了。海外基本上70-80%的公共充电桩都是交流桩,诉求和国内不一样。
Q:1秒1公里? 一般SUV,80度电,跑600公里,这样一公里是0.13度电,这样我一秒充0.1度,是这么来计算的。
Q:充电桩出口? 国内现状看,整桩出口的非常少。未来肯定是会和光伏逆变器、储能一样去占领海外市场。ABB,施耐德也自己研发过,但后来还是去和华为购买模块去做充电桩。我们国内电力电子技术不比海外差,而且供应链完全可以打败海外供应链,他们买国内模块比自己做便宜。
Q:特锐德那边很多是充电比较慢的桩,他们如果换超充的话怎么看? 我们搞的360千瓦的充电桩就是为替换场景准备的。特锐德的充电桩是80和60千瓦的多一些,他们电容量是够的,它是风冷桩,体积本身就比液冷大,这样替换是没问题的。
Q:整桩出口欧美等市场什么时候可以上量? 应该是要到后年。
Q:液冷枪不含线的价格是多少? 不可能分开的,分开就没办法做了。枪头和线缆是要可靠连接,还需要液体和导体都是包裹的,难点就在这里。是一体的,没办法分开。
Q:海外住宅比较适合装交流桩,公共桩的车桩比是15:1,未来怎么看? 欧美可能5:1,直流占3-4成比较合适。
Q:快充、超充比较多的话,车桩比有必要做到1:1配套吗? 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小车,未来所有车可能都是电车,这里面就有大车,可能是好几百度电的车。
|
|